爱游戏载有元戎启行系统的试验车在展会入口处。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摄/光明图片
【记者连线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9月5日至10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德国汽车研究所所长杜登霍夫向记者表示,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是一个让欧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转折点。
从参展数量上来看,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德系本土车企仍然是本届车展主角。丰田、通用、日产等传统非德国车企则纷纷缺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介绍,本次参展的中国汽车整车企业和供应链科技公司有近70家,在整个展会参展商中约占40%,数量和规模都达到历史最高,其中包括中国著名企业,如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宁德时代、阿维塔科技和元戎启行等。
记者观察到,中国车企展台自始至终人头攒动。尤其是比亚迪汽车展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位德国汽车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他看到很多媒体对比亚迪的报道,非常想利用这次机会亲自触摸、体验一下这里的每一款车。
记者看到,在比亚迪展台上,从王朝系列品牌的“汉”,到海洋系列品牌“海豹”的产品,都排满了准备进入座舱体验的观众。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告诉记者,未来比亚迪将与欧洲汽车生产和渠道商开展合作,更好地了解当地需求。谈到对本届展会的感受,他认为从前消费者更关注汽车的品牌,现在消费者更理性,愿意把钱花在技术更高、设计更优秀、更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产品上,“这让中国造车人看到了机会”。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介绍说,比亚迪新能源车已进入了15个欧洲国家,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开设了140多家门店。
东风柳州汽车在本届展会上进行了一场跨越8000公里的直播。东风柳汽是国内历史悠久的实力车企,也是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标杆。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进出口公司市场支持部总经理冯杰介绍,柳州汽车这次全新首发了纯电SUV、混动MPV等4款新能源汽车。市场支持部部长张峰说:“今年东风柳汽首次把整车投放到欧洲市场,销量就突破了2000台,市场反应非常好。对于欧洲客户来说,我们的优势不仅是技术含量高,而且性价比高,产品面广。我们生产的汽车规格更适合欧洲人体型,人机交互系统流畅,而且使用欧洲语言,很受欧洲客户的喜欢。”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巡展”时,特地前往著名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展台参观。宁德时代德国公司首席财务官顾敏芬告诉记者,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了一项价值2.4亿欧元的投资协议,在图林根州建设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已于2021年投入运营,2022年实现产能14吉瓦。其生产的汽车电池产品,配套给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和路虎等在欧洲地区的整车厂。
此次展会上,宁德时代发布了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车用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电芯研发工程师高鹏飞表示,该产品可以让电动汽车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摆脱充电焦虑。他说,欧洲车企对宁德时代的新技术很感兴趣,期望中国电池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这一产品可以成为行业新标准”。
德国媒体对中国车在智能科技方面评价很高,称中国车本身就是一个计算机。对此,智能驾驶科技行业功不可没。今年的展会上,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上下游参展数量是上一届的两倍。不少国际车企代表在来自中国的智能驾驶展台驻足,对智能驾驶发展的速度感到惊讶和羡慕。中国智能驾驶企业也为众多国际客户的到来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努力为全球客户打造本土方案。元戎启行就是其中之一。
元戎启行首席执行官周光宣布,2024年将在德国设立欧洲运营中心,同步发布海外版的DeepRoute-Driver 3.0方案、D-PRO和D-AIR两款智能驾驶产品。负责海外传播的陈颖告诉记者,元戎启行系统在德国将“入乡随俗”,满足德国公路特殊要求。例如,德国高速路段多数不限速或是限速值很高,元戎启行的智驾系统强化了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紧急转向辅助等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的行车危险,目前德国用户反馈很好。
今年车展上虽然也有传统燃油车参展,但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新能源汽车。展会上,无论奔驰还是宝马,发布的新产品大多与新能源车相关。一位德国奔驰汽车业内人士对记者形容德国汽车当前面临的困境时说:“德国汽车成也内燃机,败也内燃机。”因为德国车企目前在内燃机汽车方面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是否要全力发展新能源车,很难痛下决心。
开幕式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场宣布了一项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支持德国电动车产业发展。他讲话鼓励德国汽车企业,表示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几乎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能拥有如此高的汽车制造技术,如此密集的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朔尔茨指出,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分别受到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朔尔茨坚信公平竞争可以刺激产业和创新,他说:“我们应该被竞争激励,而不应该被吓到。”
德国车企由于前期错过对电动车的战略布局,一些企业眼下多寻找中国电动车企开展战略合作。比如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让后者在首次登上慕尼黑车展时就在德国媒体上声名大噪。小鹏汽车宣布了2024年进入德国市场及更多全球化战略规划。2023年底,小鹏汽车欧洲门店将达17家,服务中心将达15家,将为欧洲打造更完备的交付和服务能力。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